環保其實不單是回收重用
,更大的部份是生活的選擇
,所以未來我們會有一系列的影片
有關減碳生活的選擇
,讓我們更有意識於日常行為中作出小改變
,令我們達致減碳的效果
。
今天我要和大家談談飲食的選擇,根據 2021 年 Nature Food 發布的研究數字
,全球 19% 碳排是來自動物性食物
,每年製造近 98 億噸二氧化碳
,這個統計不只是牲畜的排放,還包括種植餵養牠們的飼料
。
生產1公斤牛肉需要使用15000公升的水,以一般家用浴缸容量200公升來算,相等70多個浴缸的水量。肉類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水、土地和能源等資源。此外,肉類生產還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,例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。全球肉類生產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總排放量的14.5%。
由於耗水、耗地和溫室氣體的排放,畜牧業一直為環境帶來不少影響。工業規模級別的牲畜飼養更有機會需要砍伐森林,亦可能會導致水源及空氣污染。畜牧業相關生產導致全球 80% 的毀林事件,近年亞馬遜雨林失控的森林大火,就跟您我餐桌上的肉食有關。
雖然對大部份來說,停止進食肉類是不可能的。我們可以減少進食肉類的份量,尤其是牛肉及羊肉,牠們佔牲畜飼養碳排量的50%,少少的改變就可以踏出保護環境的一小步。
由於植物性飲食相對進食肉類耗費更少能量、土地和資源生產食物,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,大部份的植物性食物,碳排放都比動物性食物低 10 至 50 倍。所以被公認為有效的可持續飲食方式。我們不妨嘗試每一至兩個星期進行一次植物性飲食,為環保出一分力。如果在2050年前,我們能把肉類及奶類製品消耗及生產降低50%,我們可把農業生產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64%。
儘管「人造肉」,或俗稱「植物肉」掀起一波熱潮,更提供素食者食材上的新選擇,然而,它們仍屬於高度加工食品,製造過程中仍會消耗較多資源,建議我們不要過度依賴食用。
我們每日食用的食材從種植、採收、包裝、運送、銷售等過程中,每一環節都對環境具有影響,因此,天然、在地、當季的原型食物,具有最低的環境風險,若能搭配適量、裸買等原則,減碳效果將事半功倍。
YouTube: https://youtu.be/qu1zxi5mRzw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unday.fong/
Facebook: www.facebook.com/sundaysharing/
#環保 #回收 #綠在區區 #香港 #源頭減廢 #氣候危機 #全球暖化 #環保酵素 #惜食 #減癈 #減碳生活 #溫室氣體 #低碳旅行 #四電一腦 #小型電器 #金屬回收 #塑膠 #玻璃樽 #廚餘 #回收環保站 #碳中和 #零殘忍 #crueltyfree #海洋有善防曬 #新地方 #環保新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