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環保新地方|回收識條鐵|膠從何來|

大部份人💃🏻都知道要少用塑膠🪣,因為塑膠難於自然分解😖,是全球🌏面對的一個嚴峻✊🏻環境問題,而我們知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塑膠的出現⁉️塑膠🛟的出現,原意是為了拯救環境🌳🪵今日,帶大家一起看看膠從何來!?


不說不知,塑膠的出現,原意是為了拯救環境。因為14世紀,歐洲的貴族流行枱球運動,從14世紀去到19世紀,這5個世紀中,所有的檯球都是象牙所制,全因象牙的性質特殊,經歷幾千次高速撞擊也不會損壞。而且強韌之餘可塑性高,能被刨成球和染成不同顏色,加上價錢貴,是身份的象徵。


試諗一下,一根象牙大約只能製作5個檯球,隨住檯球的普及化,非洲大象被過度狩獵,數量急降,光是英國,一年就能殺死大約一萬多頭大象製作檯球。而當時除了檯球外,筷子、梳、大部分裝物 , 甚至餐具,都是由象牙或龜殼所造成的。


而最早的塑膠始於十九世紀,是用天然材料製成的一種樹脂,它是第一款工業半合成的塑膠,是用來替代當時被濫捕濫殺的象牙與龜殼製品而誕生。而我們今天隨處可見的膠袋,是1959年瑞典工程師發明,在塑膠袋誕生之前,當時的人大多使用紙袋,而當時的紙袋根本不是想象中那麼環保。制作紙袋需要砍伐樹木,耗費能源和水,更因為重量,在運輸途中需要很多人力物力,造成當時環境負擔,加上當時的紙袋是難以重覆使用,相較之下,塑膠袋比紙袋堅固得多,理論上重複使用將能解決紙袋不耐用導致的環境問題。


塑膠的發明,原意是為了替代稀有的資源,然而現在卻劫掠了更多未來的資源。確實塑膠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密不可分,可以講是無塑不在,因為塑膠不需要用到高溫也可以塑造不同的形狀,而且穩定、耐用。我們小至食物保鮮包裝、日常用品、娛樂溝通工具、到交通工具車呔、飛機、醫療用品、醫療儀器,甚至上太空的太空船,都包含有塑膠產物的存在,塑膠的出現大大地推進人類的進程。


60幾年間塑膠由拯救地球提升我們的生活質素,變為全球污染與氣候問題,是基於什麼?我們有否想過,當初一個善意的念頭,會造成日後長遠要解決與處理的問題,我建議大家用少少時間反思一下,我們生命中是否亦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呢?


YouTube: https://youtu.be/LNrl1sISQts


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ndaysharing


Instagram: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unday.fong/


#環保 #回收 #綠在區區 #香港 #源頭減廢 #氣候危機 #全球暖化 #環保酵素 #惜食 #減癈 #減碳生活 #溫室氣體 #低碳旅行 #四電一腦 #小型電器 #金屬回收 #塑膠 #玻璃樽 #廚餘 #回收環保站 #碳中和 #零殘忍 #crueltyfree #海洋有善防曬 #新地方 #環保新地方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